作者: 記者黃文彥/台北報導 | 聯合新聞網 – 2012年9月9日 上午10:51 

台灣健康領域專家伍焜玉、林杰樑及趙強,在udn talks聯合大講堂,暢談如何健康抗老。 

國家衛生研究院榮譽研究員伍焜玉長期從事血液腫瘤研究,他以高速公路比喻血液循環,說明血液輸送氧氣、抗體,是人類健康的明窗。未來夢想是,一滴血就能診斷每個人健康狀況,預防疾病,才能減少健保支出。 

如何預防疾病?長庚醫院腎臟科及毒物科教授林杰樑表示,少吃火腿、臘肉及醃製品,以減少致癌風險。至於坊間排毒療法,林杰樑說:「多吃蔬果比較重要,排毒療法不見得能排毒,但肯定會把荷包排光。」 

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,廿七歲就罹患高血壓,除了家族因素,他從小喜歡吃辣醬,也是原因之一。趙強指出,健康抗老應減少攝取有毒物質,也要注意「收支平衡」。 

「健康飲食就像信用卡,只要不透支,都可以繼續刷卡。」趙強說,健康飲食不僅是習慣,甚至會遺傳,不好飲食習慣,可能會開啟致病基因。健康有百分之六十因素操之在己,適當營養、保養與休養,是健康抗老秘訣。 

如何吃最健康?趙強分享一個簡單秘訣,澱粉、肉類、蔬菜、水果與油脂,分別代表從拇指到小指,看看手指長度,就知道要多攝取蔬菜、水果。 

轉載:Yahoo新聞

 


現在的人,可能已經太依賴科技產物了。

包含醫學保健,其實都是所謂的科學產物之一。

 

當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時,所帶來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。

雖然看似很便利,但是並不是所有東西每個人都適用。

飲食文化的衝擊,讓人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美食,但是區域性的不同,身體還未能吸收這些東西時,就大量吃進身體,身體無法適應,很有可能就會造成身體的負擔。

 

長久下來所看到的,每一區域都會有特殊的飲食文化,不外乎就是此區域的人民已經長久累積下來的飲食。

但是當科技的發達,所演變交通發達、文化開始交流時,很多當地的飲食文化就這樣流去了其他區域。

另一區域的人們得知這樣的飲食,想要嘗試看看,但是卻沒想到自己的身體還未能適應,越來越多的飲食交流,漸漸的形成文明病。

 

文化的飲食方面,並沒有所謂的好或壞。

也沒有說就不能接受外來的文化。

但是也該替自己的身體想想了,若是想要接受這樣的飲食時,是不是該慢慢的調整飲食呢?

 

科技發達,醫療上也跟著進步了。

但是本來就應該健康的身體,卻因為這樣的關係,所以必須要仰賴著科技才有辦法維生。

相信這一點大家可以去思考看看,健康的部分是該怎麼去把關了。

 

以上是個人的心得,請見諒=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toru小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